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企业资讯 > 正文

看点:为什么说,母亲的“层次”决定了整个家庭的高度?答案很简单

2023-06-26 11:03:57 布谷妈妈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一直看我文章的宝爸宝妈们,应该对我说的“依恋”、“安全感”等词不陌生。


(资料图片)

那我就继续来说说,在依恋关系里,母亲是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的高度。

一:程序性记忆

孩子在出生的头几年,他真的什么都没做吗?

不,他几乎时刻在观察、注意着妈妈(或主要养育人)。

妈妈跟他说话的态度、语气、语调,是常温柔带着笑意,还是不耐烦、苛责得多?

妈妈跟他眼神交流时,是欣喜还是厌恶?

他哭泣、烦躁时,妈妈是接纳,还是不理,或者是发脾气?

这些互动,都进入到了孩子的大脑里,编织成程序性记忆(我们也可以说是进入到潜意识中)。这类记忆不是回忆的具体画面,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指导。

就像你学会骑自行车后,再骑时,不需要再回想是先左脚用力还是右脚用力,左手该怎么放,右手该怎么放。你就那样无意识地,保持了身体平衡,让自行车走起来。

而孩子与妈妈(主要养育人)的互动方式,就成为了他的程序性记忆,在未来的时间里,像指导他骑自行车一样,指导他的人生。

那这种记忆,是如何决定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的呢?

二:好妈妈、坏妈妈

精神分析领域有一个词,叫“分裂”。

妈妈在带孩子时,不可能时刻保持耐心、温柔、好脾气,有时也会忍不住情绪烦躁。或者孩子哇哇哭时,妈妈忙着手上的事,不能及时回应。

这时候,孩子就会形成2个养育者的形象:

好妈妈(养育人):她在我饿的时候喂我,冷的时候给我加衣,我孤单的时候陪我玩,还时常带我出去溜达。

坏妈妈(养育人):她朝我发脾气,我哭的时候不理我,我困了还不哄我睡觉,我饿了不给我奶喝。

小婴儿不知道,这个好妈妈和坏妈妈,其实就是同一个人。他更不可能理解,妈妈也有自己的烦恼,她晚上为了照顾宝宝要醒好几次,白天还得应付生活琐事。

为了这个“好妈妈形象”不被“坏妈妈形象”污染,他便通过叫“分裂”的概念,将妈妈看成2个人。当好妈妈出现时,坏妈妈就不见了。而当坏妈妈出现时,好妈妈自然也消失了。

所有发展中的婴儿,他的主要目标,都是让好妈妈(养育者)出现,让坏妈妈(养育者)离开。(敲黑板,这里是重点!)

即便孩子以后慢慢长大,知道这个好妈妈和坏妈妈就是同一个人,但他为了让这个好妈妈陪着自己,他们就会去做好妈妈认为“正确”的事情。

三:适用一生的保护策略

咱们再回到依恋关系中。

孩子为了避免“坏妈妈”出现,他会发展出一种保护策略,并且通过程序性记忆来影响一生的行为。

我们也可以叫它“核心敏感性”。在不安全依恋的人群中,他们的核心敏感性可以分为3类。

①自尊敏感性

这类家长,优先考虑的,是孩子的表现和成就。

孩子刚出生时,我们不会因为他做了什么而爱他,而仅仅因为那个婴儿是他,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爱他。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表达爱意的时机,不再因为“你是谁”,而因为“你做了什么”。

你考得好、比赛拿了奖、钢琴过了级、被人人夸赞,我就笑意相迎,表现得我非常爱你。而当你让我没面子、让我丢脸时,我对你的讨厌之情,溢于言表。

孩子渐渐就明白,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成就。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过分专注于成就或完美,他的自尊往往很脆弱。

他害怕失败,害怕被质疑。当你表达跟他不一样的观点时,他就觉得自己受到了挑衅,被批评了。

当他表现不错时,哪怕100个人里有99人认可,但只要有1人轻视,他也会因此难过很久。

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自己表现完美时,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被爱的。

②分离敏感性

有一类妈妈,由于自身的不安全感非常强烈,她总是害怕分离和被抛弃,所以在育儿过程中,她表现得非常需要孩子。

对于孩子的事,她喜欢包办、处处插手,希望孩子表现得依赖她、粘着她、没有她就无法自立。

当孩子表现得“长大了”、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做、能独立时,这类妈妈会非常失落,甚至责怪孩子。

孩子就学会了,我只有不停地需要妈妈、依赖妈妈时,好妈妈才会出现。这类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就长成我们所说的“妈宝”。

③安全敏感性

还有一类妈妈,控制欲比较强,她希望孩子甚至丈夫“必须听我的”。

这类家庭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夫妻、父母子女间情感很淡漠。因为一旦过于亲密,你就会有种界限被侵犯的感觉。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很容易不合群,不爱与人交往。因为亲密关系会让他感觉不自在,别人的一句关心或建议,都可能被他看成是“控制”或者“侵犯”。

四:给妈妈更多的支持

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我们习惯性第一时间揪出那个养育人:“你看你,把孩子教成了什么样?都是因为你的失职,才让孩子变成这样。”

但其实,妈妈受到的伤害,是系统性的。

因为成为一个好母亲,不仅仅跟她自身行为模式有关,还跟她得到的支持与帮助有关。

在以前,甚至现在很多地方,都还有轻视女孩的现象。女孩在幼年成长经历中,就是备受伤害的那一个。

一个没有被善待、不被全身心爱过的女孩,她长大后,又从哪里获得能力去善待、全身心爱另一个人?

即便有着母性的本能,但她的程序性记忆,依然会时刻指导着她与孩子怎样相处、与家人如何相处。

另外就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女孩结婚,不是和爱人独立出来成立小家庭,而是进入到另一个家庭中。

男孩可以留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这就导致,女孩既要承受来自原生家庭的痛,还要被迫卷入到丈夫的原生家庭中。

如果女孩无助时得不到支持、愤怒时得不到排解、情绪低落时得不到帮助,那么,我们还期待她时刻保持温柔、理性、好心态,确实就强人所难了。

北京大学心理学院讲师易春丽说:“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越来越善待孩子,尤其是女孩,因为她们是未来的母亲。”

我也希望,我们的社会、家庭,能越来越善待母亲,因为她是孩子的安全基地,是家庭的安全港湾。

为什么说,母亲的“层次”决定了整个家庭的高度?

答案,真的很简单。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