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企业资讯 > 正文

数见“城色”|粤东跑出黑马,粤西投资强劲,粤北绿色新引擎

2023-08-01 23:13:35 南方都市报

7月底,广东21个地市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全部出炉。“岭南水城”揭阳以GDP增速高达7.6%,领跑全省,成为最大“黑马”。以揭阳为代表的粤东区域,在汕潮揭都市圈产业协同并进、资源优势互补之下,展现出了强大内生力。

不仅是粤东区域,粤西和粤北也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走出了各自的差异化发展路线。而在过去,粤东西北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语境中,长期被视作短板。甚至有声音认为,珠三角欲比肩加利福尼亚,可为什么带不动粤东粤西粤北?非也,如今在广东经济发展的大盘中,粤东粤西粤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点作用,在海洋经济、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新方面涌现动能十足。

在《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坚定不移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广东正在加快推进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资料图片)

揭阳,非遗“打铁花” ,揭阳的增长势头正如熊熊烈焰一般热烈。新华社图

粤东4市:

向海而兴,第二产业蓬勃发展

位于粤东地区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座城市在今年上半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揭阳的GDP增速高达7.6%,在所有地市中摘得冠军,领跑全省成为最大“黑马”。除了增速“排头兵”揭阳,汕尾、汕头、潮州三市的GDP增速也分别达5.6%、5.2%、4.4%,展现出强大内生力。

聚是一团火。综合来看,粤东地区的强劲增长,离不开汕潮揭都市圈产业协同并进、资源优势互补。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揭阳、汕头、潮州三座城市的产业和所有制结构都比较相似,虽然缺乏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但轻工业是自身优势,可以协同合作,释放更大能量。

这一特点与3座城市的第二产业成绩单互为佐证。上半年,揭阳成绩单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其同比增速13.3%,远超其他城市,也是各地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中唯一一个增超两位数的产业。同时,汕头、潮州的第二产业也分别增6.5%、4.3%,在全省中表现亮眼。

在陈鸿宇看来,汕潮揭都市圈的纺织服装行业协同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揭阳普宁,纺织服装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容纳4000多家企业、超过40万从业人员的千亿产业集群。去年7月,揭阳普宁市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衣)”,

汕头的纺织服装产业也名不虚传。今年3月,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汕头博览中心举行,超500家海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参会,展品涵盖纺织全产业链,包括内衣、家居服、塑身衣、防晒衣、纱线、面辅料、设备等。展会上,9场大秀、20余场品牌发布秀将轮番上演,成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亮丽名片。

“大型展会的举办为当地的服装企业搭建了平台。我们去普宁时了解到,像普宁的厂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汕头的大型展会上寻求机遇,这是协同合作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相近的产业协同合作,助力当地打响了地域性品牌。”陈鸿宇说。

6月6日,汕尾,汕汕铁路全线开始铺轨。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同样作为粤东城市,汕尾上半年也表现不俗,在全省增速排名第三,地区生产总值为635.42亿元,同比增长5.6%。值得关注的是,汕尾人上半年“搞钱”进度拉满,钱包正在越来越鼓。数据显示,汕尾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聚焦汕尾,“向海而兴”是其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的GDP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文旅火热带动区域发展。上半年,红海湾接待游客144.9万人次,同比增长41%,带动旅游收入约8.47亿元,同比增长22.4%,过夜游客4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72.6%。

新华社照片,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从茂名广港码头拖航,前往平均水深达65米的广东湛江罗斗沙海域进行示范应用。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粤西3市:

竞合发展,特色农业、海洋经济齐头并进

在粤西三城湛江、茂名和阳江,其GDP增速虽不及全省增速5%,但各有亮点。茂名的特色农业,湛江的海洋经济,以及阳江的投资增速领跑全省,均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活力。

今年上半年,茂名地区生产总值达1831亿元(同比增长2.9%),总值居粤东西北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3亿元(同比4.90%),总值位居广东省之首;农业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53.42亿元,增长4.8%;其中林业增速最大达到14.0%。

茂名第一产业稳健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坚持地区特色高质量农业的发展。在农田建设上,茂名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产业培育和产业升级,以稳政策、稳面积为主线,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140万吨以上,稳居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粮仓”。

在特色农业上,茂名力抓品牌强农,树立现代农业标杆。经过多年努力,茂名荔枝、罗非鱼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已积厚成势,实现特色产业集聚成势、全链发展、高质高效。

2023年6月13日,茂名,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近140万亩,近年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荔枝从“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变。 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湛江在地区生产总值上紧随茂名之后,达到1745亿元(同比增长3.1%),其第一产业增加值也仅次于茂名。但湛江的产业发展中,更多的依托于第二产业的后劲,今年上半年其第二产业增加值727.55亿元,位居粤东西北首位。

湛江第二产业的发展,凭借的是丰富的海洋资源。湛江是海洋大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1556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湛江以规划建设广东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为牵引,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随着临港工业不断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日渐成为湛江的支柱性产业。

再将目光投向阳江,今年上半年,最为亮眼的数据莫过于其投资增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70%,位居全省第一。其增幅比一季度提高53.1个百分点。从产业来看,其投资增速的拉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一、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53.2%、108.7%。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增长103.5%,制造业投资增长41.8%。

有投资,才有未来、有动力。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阳江农业和工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动能。在2022年,阳江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全市规划建设1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总长度323公里,投资了25.96亿元。

工业上则聚焦海洋经济,阳江市向海图强,做好海洋渔业发展,抓住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的契机,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其中,阳西青州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阳江市还是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拥有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为其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

广东韶关乐昌市张溪村的生态监测样地,林业助理工程师白拉曲珍查看软件数据。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粤北5市:

“绿了生态,富了口袋”,点燃“绿色引擎”

今年以来,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全省各地以“绿美广东”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跑出“加速度”,点燃了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区域包括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

事实上,绿色是上述粤北5市发展的底色。以素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美誉的河源为例,身为农业大市,河源正在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的“聚宝盆”。今年上半年,河源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43亿元,同比增长6.0%;全市茶叶产量5927吨,增长10.7%,盆栽产量425.8万盆,激增99.8%。焕发勃勃生机的新农业,正在成就不一样的河源!

科研人员在广东河源发现植物新物种——堇菜。 新华社发(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不惟河源。亦是作为农业大市的梅州,沃野千里,物产丰饶。今年上半年,梅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31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中草药材产量0.74万吨,增长28.6%;木材采运产量28.08万立方米,增长163.7%”,尤为亮眼。此外,电子信息等五大支柱产业增长7.4%,比第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梅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速迈进之时,也为工业发展增添了一抹绿色。

事实上,近年来,粤北生态发展区在绿色发展上采取了诸多行动,成就斐然。2020年,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共同签署了《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十条共识(又称“丹霞山共识”),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这5市也都出台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或意见,成立绿美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生态建设的机制。以林长制为抓手,加大力度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此外,云浮市将几个市属国有林场联合打造成一个林业资源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参与云浮市林业建设;河源市积极开发林业碳汇产品,挂点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销售,助力林农增收。韶关、梅州等市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县城。”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一直以来,绿色发展面临的一个大的挑战是,如何与经济协调发展。那么,上述5市如何解决这一挑战?如何以绿色发展来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彭澎说:“今年上半年,在GDP同比增速上,除了河源、梅州基本上与全省持平,其他3市都低于甚至大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何让5市体验到真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需要在财政转移支付、乡村振兴、碳汇交易、对口帮扶等方面下功夫。”